查看原文
其他

荐读∣“一带一路”不是地缘政治扩张

鄢一龙 前线理论圈 2021-09-22

一带一路”并非地缘政治扩张,而是地缘发展政治经济平台,通过点上集聚、线上畅通、面上联通、型上成势构建发展的地缘政治经济平台,通过发展新型共同发展模式、新型国际协作模式、新型国际交往模式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。


图为广西钦州保税港区码头(4月13日无人机拍摄)。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 摄


“一带一路”建设推进五年多以来,取得了多方面成绩,得到广泛认可。但是,当前西方世界的一些人热衷用传统地缘政治理论来解释中国“一带一路”实践,认为中国在推行地缘政治扩张。因此,我们需要探索与夯实系统学术理论来解释 “一带一路”实践,为进一步推动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宣传与实施提供必要的理论资源。


可以说,“一带一路”是一种新型共同发展模式、新型国际协作模式与新型国际交往模式,具有许多新实践、新理念,需要进行理论概括。具体而言,“一带一路”实践的“地缘发展政治经济”理论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有以下几点不同之处。



“一带一路”主要着眼于发展,而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主要聚焦于安全



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两大主导范式——现实主义与制度主义都聚焦于传统安全。现实主义是影响最大的范式,它虽然有古典现实主义、新现实主义、进攻现实主义、防御现实主义等变种,但是都强调在无政府的国际体系中,国家要通过国际权力博弈来实现本国安全


聚焦于安全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权力竞争,是一种零和博弈。这也是西方一部分人对中国提出“一带一路”解读为扩大国际权力与推进安全议程的一个理论背景。然而,“一带一路”不是以传统安全为中心,而是以发展为中心。以发展为中心,就有可能从国际竞争转向国际协作,从零和博弈转为双赢和共赢。


从这个角度来讲,“一带一路”是一种有利于促进中国与所在国的发展,有助于完善产业供应链,帮助所在国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,实现双赢与共赢的发展模式。


4月8日,列车停靠在斯里兰卡南部马特勒车站,准备驶往贝利亚塔。由中国企业承建的斯里兰卡南部铁路延长线一期项目8日正式通车,并在斯南部城市贝利亚塔举行了通车仪式。新华社记者 郭磊 摄



“一带一路”聚焦于发展的地缘经济,而非安全的地缘政治



以安全为中心的地缘政治战略,需要对军事、政治、经济的关键地缘形成控制,从而主宰世界。陆权论的提出者麦金德将其全球地缘政治的关键概括为对于东欧、心脏地带的控制,而马汉的海权论则强调通过控制海洋,进而控制世界贸易,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论主张关键在于对于欧亚大陆沿岸地带的控制。


与地缘政治理论预期不同,“一带一路”倡议聚焦于以发展为中心的地缘政治经济,是通过重塑世界政治经济地理,为世界共同发展搭建平台,实现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互利互赢,而不是试图通过控制关键地缘从而角逐世界主宰权。


参考世界银行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《重塑世界经济地理》提出的框架,以发展为中心的地缘政治经济有如下特征:

点上集聚:提高经济密度

线上畅通:缩短经济距离

面上联通:消除流通障碍

型上成势:点轴发展模式


总之,“一带一路”是一种塑造点、线、面、势的国际地缘政治经济发展平台,促进国际发展点上集聚、线上畅通、面上联通、型上成势。



“一带一路”突破新自由主义国际秩序,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秩序



新自由主义的国际秩序有其进步性的一面。但是,新自由主义的深层国际秩序具有内在的不平等性。


经济上表现为不平衡的全球化,即贸易自由化是以不损害发达国家本国的产业利益为前提;投资自由化是以不触动美元金融霸权为前提;技术扩散是以不触动发达国家的技术领先地位为前提;全球共同参与的产业分工体系,是以不触动发达国家占据全球价值链高端为前提。


政治上表现为不平等的国际关系,即共同的价值规范是将西方价值转变为普世价值;国家形式上的平等是以实质上的不平等为前提;多边国际体系是以霸权国家的控制为前提。


“一带一路”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践,突破了新自由主义国际政治经济秩序,不但为中国的发展创造新的战略机遇窗口,同时也为世界创造出新的更好的政治经济秩序。


新型共同发展模式,从不平衡的全球化转向更平衡的全球化。“一带一路”超越了简单强调国家利益最大化,而具有一定程度的国际主义色彩,如同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,“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,为民族谋复兴,为世界谋大同。”


新型国际协作模式,从战略竞争到战略协作。“一带一路”实施以来,已有103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118份“一带一路”方面的合作协议。“一带一路”与多个国家实现了战略对接,例如俄罗斯等国的“欧亚经济联盟”、哈萨克斯坦“光明之路”计划、蒙古国“草原之路”计划、欧盟的“容克计划”、印尼的“全球海洋支点”构想。“一带一路”与这些国家的倡议不但没有形成冲突,反而形成了互补与对接,为这些国家的倡议的实现注入了新动力。


新型国际交往模式,从不平等的政治秩序转向平等的政治秩序。真正的共同体是平等成员参与的共同体。“一带一路”是平等协商、平等参与、平等分享的共同体,中国是倡议国,但是强调共商共建共享。在推进经济合作过程中,不附加政治条件,结伴而不结盟,不断做大朋友圈,但是不搞排他的小圈子。倡导共通价值而不推行普世价值,进行文明交流对话而不搞意识形态输出,提供中国方案而不输出中国模式。


总之,“一带一路”并非地缘政治扩张,而是地缘发展政治经济平台。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,“一带一路”的伟大实践呼唤我们进行“地缘发展政治经济学”的理论创新,而理论创新也将进一步指导实践创新。


作者:鄢一龙,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、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院长


本文发表于《前线》杂志2019年第2期,文章有删减,全文见下方链接或点击“阅读原文”

责编:申洁

排版:林苗苗

监制:李爱玲

图片来源于新华网

转载请注明微信公众号:前线理论圈


◆ ◆ ◆  ◆ ◆

更多精彩内容,点击链接阅读

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


欢迎转发到朋友圈

点个“在看”再走吧!
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